整理过程中,物品可放暂存区,最后再决定收纳场所
整理过程中,物品可放暂存区,最后再决定收纳场所
Rick发现美好
本应顺畅的整理过程,突然就被一种不安的感觉击中。
房间里的东西的确在数量上有所减少,但是具体的收纳场所却没法确定,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,甚至还感觉房间里的东西比以前更加散乱了。
很多人都会产生这种感觉,这其实并不是心理作用。尤其是在衣物和书本的整理结束后,在对小物件进行心动整理的时候,最容易产生这种感觉。
是不是应该把东西收起来一些?这种不安一直困扰着大家。
我要开门见山地说,这个完全不必担心,集中整理的过程中,房间一团乱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尤其是在整理小物件时,因为这些东西种类繁多,整理它们时,房间一下子就会变得凌乱不堪。一旦挑选完心动物品,就很想马上把它们收纳起来。其实,这才是落入了陷阱。
我就有一段时间犯过糊涂。那时,我要求客户们分类挑选出心动物品之后,马上决定这些东西的收纳场所,例如,文具用品挑选完毕后都放进这个抽屉,工具类物品挑选结束后都放在那间储藏室里。像这样一一决定物品的收纳场所后,房间瞬间变得整洁起来。最重要的是,这样的果断看起来十分专业。没错,就是这样一种虚荣心轻而易举把我打败了。
可事实上,小物件种类因人而异,简直可以说是天差地远,而且往往种类繁多。只有把所有小物件都挑选出来,才能对情况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把握。
“对我来说,这把小刀与其说是‘文具’,不如说是‘雕刻爱用品’。”有时候会存在客户的独特分类。
“我觉得这个怀炉可以放到刚才的那个药类里面去。”也有这样改变主意的。
于是,原本已经整理完毕的抽屉又满了,狠下心把收好的东西又都拿出来。这样的重复劳作让人变得焦虑起来,大脑简直一片空白了。
结果,我只能说:“不好意思,能把已经收好的东西再拿出来查看一遍吗?”然后让客户返一遍工,把所有东西拿出来重新分类,给客户添了不少麻烦。
多次失策后,我得出的结论是:收纳的场所到最后再决定。
在所有的物品挑选完毕之前,没人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东西,也没人知道所有这些东西应该分成几类。
所以,在挑选心动物品时,不要试图同时决定这些东西的收纳场所。只要注意把同类物品临时堆放在一个地方,把此处当成该类物品的暂存地,然后继续心动挑选即可。
具体的做法是,把挑选出来的心动物品按照“文具”“药类”等分类区分,分别放进空箱子里。
这里的关键点就是一定要放进“箱子”里,不能把东西放进纸袋或塑料袋里,因为,放进袋子里不容易看出剩下物品的量到底有多少。虽说只是在整理过程中暂时存放,但预先估计收纳完成后的规模也是十分重要的。
在挑选过程中,如果遇到“这个指甲钳还是放到那个分类里比较合适吧”这样的情况,那么在发现后更换分类也是可以的。
在所有小物件的心动检查结束后,再按照已完成的分类进行收纳即可。
当然,如果东西多得一天之内挑选不完,为了不影响正常生活,把东西暂时收进箱子里放起来也没有问题。这时,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提醒自己:反正只是暂时的,先这样放着吧。
另外,还有一个常识性问题,就是整理过程中就算收纳箱之类的收纳用品被清空了,也不要把它们丢弃,而是放在一边备用。可以把这些东西归为“空收纳箱类”,集中放在一个地方,等到最后清算收纳用品时使用。
不过,如果丢掉的东西太多,一些收纳箱肯定不会再使用的话,就请立即把它们扔进垃圾桶吧。